儿童经典诵读工程20年再出发活动在北京举行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1-04-27 00:27:45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世界读书日”。当日,北京四海孔子书院联合中华文促会中华书院联盟,孔子研究院,华夏出版社,三智书院,本源社区书院等机构,于中国儒学重镇——北京孔庙国子监,共同举办了“世界读书日·全民诵经典——儿童经典诵读工程20年再出发”活动。
       据主办方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介绍,此活动旨在倡导诵读经典,回归经典,并结合时代特色,开启线上空间,以期打破时间与地域的壁垒,实现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全球范围联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学经典的传承与发扬贡献力量,并向全世界从中国经典的角度,深刻诠释中国,讲中国故事。
       据了解,从2001年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联合各方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发起“儿童经典诵读工程”至今,已走过20年的风风雨雨。在这20年里,“四海教育·四海传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前辈师友的嘱托,从民间基层开始,连续不断地把中华经典向大众普及。这其中包括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图书音像教材,几年如一日进行经典推广活动全国巡回演讲,举办儿童经典导读班(四海国学启蒙馆)、四海童子园、四海孔子书院等教育实体,承办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策划“经典诵读工程全球测评”,走入社区开设儿童经典诵读及亲子国学课堂,举办国学夏令营、海峡两岸亲子游学营、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班等。四海孔子书院迎着国家发展和文化复兴的春风,逐步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探索实践,继续不断向前发展,并把“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推向新的阶段。


四海孔子书院学生吟诵经典
 
        此次活动继“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推动儿童经典诵读工程20周年,“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四海孔子书院”创办15周年,以及 “四海幼儿园”创办17周年之际,也正式向社会公告,“四海教育•四海传播•四海孔子书院”联合推出并正式创办启动四海线上书院。四海线上书院宗旨与“四海教育•四海传播•四海孔子书院”一致,传承与传播中国文化,让读经之声遍及四方,让经典智慧历久弥新。


 
       “四海孔子书院自发起‘儿童经典诵读工程’的那天起,一直是在海内外各界仁人志士无私的关怀支持下展开的。二十多年来与我们一起走过的师长前辈朋友不计其数,其仁心善举、深情厚谊,鼓舞着我们风雨无阻、奋勇前行。本次活动得到了众多师友前辈的关心和支持,其中有的发来贺信或活动荐言,有的亲临活动现场,为传承发扬中华经典建言献策。” 冯哲院长充满感激。


卓新平教授
 
       参与此次活动的主要嘉宾有: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普及委员会前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凌孜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先生;法学博士、研究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原主席、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彭兴业先生;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巡视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的副主席徐国宝先生;北大哲学系教授、外国哲学研究所常务副部长张祥龙先生;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先生;全国对台干部培训中心主任、教授王杰先生等。
       卓新平教授作为第一位上台发言的嘉宾,他从诵读经典的意义谈起,积极鼓励青少年儿童诵读经典。他说,我们要倡导全民读经典,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儿童。青少年肩负着中华民族经典传承的使命,对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准备工作就是从经典开始,让少年儿童诵读经典,体悟经典,弘扬经典。读经典,可以使人精神豁达;读经典,可以让中华文化得到传承;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得到精神的超越,让我们宁静致远,厚德载物。在今天这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倡导“全民读经典”,支持鼓励我们的儿童诵读经典。


王杰教授
 
       王杰教授从两岸关系出发,谈到了两岸中华文化传承的现状和自己的思考。他说,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怀着一种敬意与温情,不安与期盼。敬意来自于对中华文化、中华经典,对孔庙国子监的敬意,对各位前辈到来的敬意。尤其是四海孔子书院冯哲院长20年以己身之力扛起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推广的任务,20年坚持不懈,让我们充满敬意,这些敬意又让我们感到温暖。当然,来到这里也怀着不安,因为又不安,所以也有所期盼。什么不安?我们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来到这个活动,也带来一些期盼。看到两岸的现状,我们中国人的彼此缺乏信任,让我们不安。所以,我期盼,通过中华文化,通过经典诵读,能再次拉近我们两岸中国人的心灵距离。我们为什么是中国人,因为我们身上有中国文化。四海孔子书院这么多年,一直在积极努力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工作。现代社会,是大数据时代,所有东西都要有科学依据,却淡化了道德的评判。这是我的不安。所以我期盼着,以20年为契机,再出发,坚守下去,一定会迎来中华文化的复兴。
 

张祥龙教授
 
       冯哲院长从二十年前发起“儿童经典诵读工程”的回顾谈起,讲述了20年来风风雨雨推动这项事业的历程。他说,我在整理这个“儿童经典诵读工程”20周年的历史文献的时候,心情起伏。20年前,第一次去拜访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任继愈先生,鼓起勇气说要推广经典诵读这项事业,任老当即表示支持,并认为这是一项兴国大事。他强调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扎根。之后,又得到了香港南怀瑾先生的鼓励支持。最后在2001年的春节,正式启动“儿童经典诵读工程”。任继愈先生和凌孜老师都在百忙之中前来助阵,任老还专门为工程题字。可以说,每每遇到困难但总能得到很多很多的老前辈的鼓励。冯院长特别谈到他去拜访赵朴初先生的夫人陈邦织老前辈,在书房,陈老便谈到赵朴初老前辈对中华文化的担忧,在赵朴老看来,我们出现了文化的断层,国人的中华文化自觉意识需要唤醒。冯院长觉得,这20年工作,恐怕也就是一个唤醒。到今天,这个形势已经大变,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说,此时此刻,我们更有条件重拾我们的中华文化,且更需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用中国文化去赢得世界的敬重,这个才能真正的崛起。
 

冯哲院长
 
       在学者对话环节,张祥龙教授首先提到推广儿童读经典的困难,这个困难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西化思潮带来的很多破坏和阻碍息息相关,影响至今。长期以来,大家对自己的经典未能开放,到现在,经典文化又变成了学术研究对象,而不是价值观念。同时,现行的教育体系与传统教育的冲突也是一大阻碍因素。由于现行的体制内教育体系没有经典这一科目,民间为了推广经典,而出现很多把读经实体化,单一化的行为。比如纯读经,缺乏深度的解释,经典读了很多,但难以与社会接轨,我们应该对此做总结和反思。


右一:王名教授
 
       由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应对挑战。一方面就是要多元化和随机化,不能是只读经典而忽略其它学科的学习和教育行为,而需要顺应现代教育体系的格局,寻找切入点,比如利用寒暑假、周末时间补充经典学习。另一方面,把经典诵读行为和经典中的思想渗透入家庭,营造家庭化的经典诵读氛围。这个首先要家长明白读经的好处,从而营造好家庭经典诵读的环境。家庭读经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尤其是中国经典,其伦理教育本身就是对家庭的护佑和家庭和谐生活的指导。最后,读经,经典广义上包括六艺,也就是说,经典诵读,除了读书,需要身体的参与,把经典内容实践化,让得到经典滋润的心灵融入生活,适应现实需要。


四海线上书院揭牌启动
 
       王名教授长期研究社会治理,在研究社会组织过程中关注到了四海孔子书院的教育活动。关于经典诵读,他引用《周易》里“反身修德”的思想。他讲到经典给我们很多提示,我们通过读经可以向内观照,提升生命境界。王名教授在大学课堂《大学》,他认为经典可以提升生命的纬度。他把经典搬到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中就有从小读经的,有人甚至还在四海孔子书院学习过。经过长期的教学发现,经典诵读放到大学里边,很有效果。尤其是对于社会公共治理专业,儒家经典中的修齐治平思想与之非常契合。最后他援引钱穆先生的思想,从当代找问题,从过去找答案。学习过去的经典不仅可以解决当下问题,还可以让我们面向未来。


参拜先师孔子
 
       冯哲院长认为,现代社会充斥着从西方传来的个人主义思想,家庭观念淡化,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受到挑战。反观中国传统,我们是一种“关系”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协作而存在的,基于人文关怀的中国经典不会让人产生个人主义思想,而让人更加重视家庭,重视社会和谐。同时他指出,读经并非仅仅是记住词句,而是涵养一种人生态度,让生命具有高度,居敬存诚,体察万物。我们读经是为了学以成人,尽人性,尽物性,不是逻辑上的研究,而是与身体体察密不可分的力行学问。读经典最终要实现明体达用,知行合一,慢慢涵养,给生命带来喜悦和生生不息,让经典成为生命的背景。他强调,要降低读经的功利性和目的性,通过实践来完成自己生命提升,达到自己生命的意志自由。


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为突出经典诵读主题,四海孔子书院乐教组合唱团特地准备了一些吟诵节目,其中包括《论语》《诗经》》《大学》等,学生们精神饱满,带着韵律和情感让经典之声回荡在国子监彝伦堂,赢得了在场嘉宾的阵阵掌声和好评。(朱万明)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全年300场+ 成都青羊2025促消费活动发布 全年300场+ 成都青羊2025促消费活动发布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