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中华·大美新疆”海外华文媒体探访丝路文化产业园:古韵新章共绘文旅融合新画卷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5-06-22 01:40:11





      泰亚传媒乌鲁木齐电(菁野)6月21日下午,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的“追梦中华·大美新疆”2025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活动走进乌鲁木齐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代表,在南山风景区的旖旎风光中,感受这座“活态丝路博物馆”如何以文化为纽带,推动新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坐落于乌鲁木齐南山风景区附近,距市区约40公里,占地总面积超千亩(首期核心区65亩),总投资逾3亿元。园区以古丝绸之路文明为魂,复原西域三十六国建筑风貌,融合汉代西域都护府、高昌古城、交河故城等历史元素,打造出一条完整的古城街区。黄土夯筑的城墙、雕花木窗的西域民居、驼队雕塑与古法灯笼交相辉映,让游客仿佛置身千年前的丝路集市。

      “这里不仅是景区,更是一本立体的历史书。”英国《英桥网》记者在参观后感叹。园区内,丝路古街、影视拍摄区、手工作坊、茶楼酒肆、西域博物馆、蜡像馆等功能区错落分布,配套特色客栈与文创店铺,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体验。





      文旅融合:从“看景”到“入景”,沉浸式体验激活消费潜力

      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园区以“文化+旅游+科技”为驱动,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游客可在手工作坊体验皮雕、陶艺、木器制作等传统技艺,带走一件“西域记忆”;影视拍摄区兼具旅游功能,已承接《丝路传奇》《西域烽火》等多部影视作品取景,游客可化身“群演”参与拍摄;每年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节、玉石文化博览、民族舞蹈节等活动,吸引超50万人次参与,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30%以上。

      “我们通过‘文化IP+场景体验’模式,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园区负责人介绍,2024年上半年,园区接待游客量突破25万人次,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成为乌鲁木齐南山旅游带的新增长极。

      园区采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建设—运营—移交”闭环。2017年建成的文化展示中心即为此模式典范,其以西域都护府历史为蓝本,通过数字投影、全息影像等技术,再现汉代西域治理的辉煌篇章,成为研学旅游热门打卡地。

      招商方面,园区聚焦“民俗餐饮+文创产品+特色工坊”三大业态,吸引百余家商户入驻。其中,“丝路玉膳坊”美食街汇聚30余种西域特色小吃,单日最高客流量达8000人次;“猫窝客栈”等主题民宿入住率常年超90%,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超500人。

      园区影视拍摄区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新疆影视产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该区域已承接20余部影视作品及广告拍摄,并联合高校设立“丝绸之路影视创作基地”,培养本土影视人才。此外,规划中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将联动天山天池、那拉提等景区,构建“1小时丝路文旅圈”,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未来,这里将成为新疆文化‘走出去’的窗口。”自治区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计划引入VR、AR等技术,打造“数字丝路”体验馆,让全球游客云端感受西域魅力。

      参观结束后,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纷纷为园区点赞。“这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代的体验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绝佳平台。”《迪拜新闻网》记者表示。罗马尼亚《欧洲侨报》记者则关注到园区的经济带动效应:“文旅融合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更让当地百姓受益,这种模式值得推广。”
      从驼铃古道到文旅新地标,乌鲁木齐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正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为翼,书写着丝路文化的当代传奇。此次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新疆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更传递出新疆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以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坚定决心。随着“文化润疆”工程的深入推进,这座“活态丝路博物馆”必将成为新疆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