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光明 贵阳学院泰国研究中心
中国与东盟地理相邻,山水相连,文化相通,血脉相亲,利益相融。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7年(2003-2020年)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始终贯穿于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全过程。双方彼此信任不断加强,务实合作日益深化,人文交往更趋密切,各领域合作都取得长足进展,为本地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2020年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把缅甸作为首个进行国事访问的外交国,足见对该国乃至整个东盟国家友好关系的重视。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贵州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并将逐步拓展与东盟国家在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势必会大大促进东盟各国语言涉外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
随着新世纪以来国家语言服务战略的提出,贵州不仅占据毗邻东盟国家的有利地理位置,而且还将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为进一步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开展更务实的教育合作、铺设更畅通的合作渠道,拓展更多的合作领域、加强区域间文化交流与发展,自2008年起,中国教育部、外交部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已联合在贵州成功举办了12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也对我省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贵州高校所开设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和课程还远未覆盖东盟国家的主要官方语言。
贵阳学院泰国研究中心始终关注贵州东盟国家语言专业建设情况,认为快速推进贵州高校开设东盟国家语言专业,将为贵州省在接下来的对外开放过程中谋取更多的“语言红利”。进一步加强政策性财政支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省内高校与东盟国家扩大互换留学生,为在校学生营造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尽早将开设东盟国家主要语言列入本省未来教育规划,并逐步实施。同时,利用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大型活动,鼓励相关专业师生参与其中,在实战中提升语言服务能力。借鉴邻省高校经验,在校际之间举办东盟国家“风情周”“美食节”“东盟国家语言演讲比赛”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扩大东盟国家在省内的知名度,并提升学生对其的熟悉度。
未来,通过在省内高校广泛开设东盟国家语言专业,不仅可以加强贵州省的外语人才培养,从而可以为我省更好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服务——为贵州省在和东盟国家开展交流合作时提供语言支持,这对促进贵州和东盟国家的友好往来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也是习总书记所倡导的“睦邻友好”关系的题中之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