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探路校长职级制 让懂教育的人来办学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0-03-09 09:54:36





刘可钦,北京市中关村三小校长,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1981年开始参加工作,已经在基础教育领域工作了38年。从职称上,刘可钦已经取得了教师职称系列的最高级——正高级教师,但是去年年底,刘可钦再次走进校长职级制评审的现场,参与了特级校长的评审。

这是北京市推行的首批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审和认定工作,目前,北京市在职的3700多名中小学校长、书记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最终,首批评出了特级校长93名、高级校长900名。

为什么要实施校长职级制?

有专家指出,用校长职级制取代原来的校长行政级别,为的是实现校长由“行政官员”身份到“教育职业”身份的转换。

这种的改革也是国家大力推行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推行校长职级制”“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评选特级校长与评选特级教师不同,这不是一次职称评定,我们把这次遴选看作全市教育改革方向的一次校准,旨在推动首都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选出站在一线奋力向前的排头兵。”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李奕说。

做个“排头兵”是特级校长的一个重要任务。

首批特级校长刚刚评审结束,便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北京的防控任务非常艰巨,所有中小学校延迟开学,很多学生、教师对特殊时期如何生活、如何学、如何教产生了困惑,特级校长们利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推出专栏,围绕“延期开学怎么看”“停课不停学怎么看”“线上学习怎么办”“高考适应性测试怎么办”等专题做了70多期的指导,比如,很多教师普遍存在线上授课的困惑,北京市大峪中学曹彦彦校长提出了“与其独陷手忙脚乱,不如坐看繁花锦簇;与其被学生围观,不如让学生主演;与其听家长抱怨,不如任家长随性”等几条原则,为不少教师缓解了压力。

“校长职级制实际上是校长、书记专业水平的一个体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鱼霞说。鱼霞从2013年起就承担了北京市教委委托的“北京市中小学校长职级研究”工作,在她看来,从校长专业化的角度出发,提出职级制就是倡导让教育家办学。

不过,特殊时期成为“排头兵”仅是校长职级制作用非常微观的一个体现,从长远来看,校长职级制还将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据了解,北京市对中小学特级校长设置了“软硬”两个“加分项”,都与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关。“软”的一项是,中小学特级校长要“具有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怀,在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辐射、引领、带动作用”。“硬”的一项是,申报中小学特级校长应具有两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或一般应承担学区化、集团化、名校办分校等辐射带动两所及以上学校任务。

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开展2019年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审和认定工作的通知”称,北京市的校长职级设置分为特级、高级、中级、初级四级。北京市将其中不超过20%的特级校长指标作为校长流动专项指标,经过评审认定后,这些特级校长将直接到本区对口合作交流的郊区学校、农村学校(乡村和镇区学校)或新建学校支援工作,而且这些校长须全职流动到郊区、农村学校工作3年。

“职级制的评定,主要依据校长的业绩,跟校长的理论水平、办学实践、专业水平等都有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职级制的实施对于推动教育均衡、推动更多的优秀校长到乡村、基层,有积极意义。不过,虽然职级制是对于校长行政化倾向的一种改变,但是能否彻底改变,与整个体系的改革直接相关。

记者 樊未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