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黄鹤楼:海外华人的文化乡愁即安于此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5-04-14 00:08:23





       4月13日的武汉之夜,江风拂面,星光与灯火交织。随着“‘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的脚步,我们20家海外华文媒体同行一起夜上黄鹤楼。当这座始建于公元223年的千年名楼披上璀璨光影,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活力在此碰撞,为海外华人展开了一幅流动的楚文化长卷。  
 

       从军事要塞到文化图腾:一座楼的千年蜕变

       黄鹤楼的故事,始于东吴烽火连天的年代。最初作为长江畔的军事瞭望台,它见证了三国争霸的刀光剑影;而唐代诗人崔颢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却让它涅槃为中华文化的诗意象征。武汉当地的朋友在介绍黄鹤楼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人印象很深:“黄鹤楼的演变,恰似楚文化的精神——刚柔并济,既能扛住战火淬炼,又能以文心雕琢永恒。”  
 

       灯光秀中,楼体幻化为巨幅画卷:屈原的《离骚》词句如星河倾泻,编钟乐舞的剪影与高铁飞驰的线条交错,楚地传说的仙鹤翩跹掠过现代武汉的天际线。记者们举起手中的相机不停拍照,来自非洲的金先生赞叹道:“黄鹤楼分明是中国人‘天人合一’哲学的立体注解。 ”

       楚韵悠长:在千年光影中触摸楚文化的灵魂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的名句被投影在楼前的台阶上,每一步都仿佛踩在盛唐的韵律里。一位在泰国留学的女生趁假期专程来看黄鹤楼,她对身边的同伴说:“小时候父亲教我背这些诗,今天才真正读懂什么叫‘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愁’。”  

       知音湖北: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鸣
 

       登上黄鹤楼 ,放眼望去,霓虹闪烁中,江面雾气升腾,楼影朦胧如画。湖北侨联的领导表示,“知音”二字是湖北的精神密码,我们期待海外华人不仅来此寻根,更成为楚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

       离场时,一位澳洲的华裔青年对着无人机镜头兴奋地说:“我要把今晚的视频发给爷爷奶奶——他们总说黄鹤楼是‘纸上的故乡’,现在故乡‘活’过来了!”  
       在20家海外华文媒体的镜头里,黄鹤楼这座被无数诗人“盖章认证”的千年地标,正以光影为媒,将楚文化的魂魄传递给五洲四海的炎黄子孙。或许正如苏轼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黄鹤楼之美,从来不止于形,而在于它让每个华夏儿女的乡愁,都有了安放之处。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岳阳非遗:让乡愁成为可携带的文化信物 ——2025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岳阳非遗行侧记 岳阳非遗:让乡愁成为可携带的文化信物 ——2025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岳阳非遗行侧记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