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书画名家徐雄关
文;《今日世界》杂志执行主编赵忠范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特征和最高境界。诗书画印并不仅仅是一种“一专多能”的哗众取宠,而是一种无限接近中国艺术精神的通途,更是中国人为自己打开的一扇观察世界的窗牖。中国近代书画大师的成功之路,都是沿着书画并举的研学道路上而最终集大成者,这就是中国书画艺术给世界带来美的共鸣。
徐雄关的书画印艺术追求,真是以金石为发端,他始终高扬金石精神大旗,铸就他奋进和高迈的精神。同时,他得益于诗书画印的融通观念,形成了书画印互通互进,从而获得全方位的突破,形成了那种雄浑郁勃,刚健豪放的艺术审美取向。
与古为徒 书存金石气
中国书画印艺术表现出的古朴之美,直接反映出艺术家们对自然美的追求。“金石味”是中国视觉美术独特的美感发现,也是书画笔墨中重要的审美趣味。古法,古意,古厚,古拙是书画审美中最富于传统内涵的美学词汇,也是中国传统审美最高层次的美感表达,是艺术格调高的重要因素。古人或传统的最好东西都凝聚在经典法帖里,尊古是对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尊古尚贤。雄关认为金石气把欣赏者带人—片幽玄的境地。能得苍涩者,一定为大手笔。古诗四帖,颜鲁公行草,吴昌硕所临散氏盘金文以及当代林散之、沙孟海的书法等都是由雄厚而显苍涩的,其不凡之处,便在于此。
学书难得古意,取法和表现都要围绕“入古”来展开。雄关能取帖掺碑,他将每一种书体都写出已意与新趣,掺入三代金文的笔法,并以书入印,融汇秦汉古印及揉合金文碑版,同时加强在诗、文、哲等领域的修养。加之他的金石书风,使其画之风格为之大变,其绘画笔触老辣酣畅,线条跌宕恣肆,设色厚重华滋。并突破古法,发挥“写”的线条意趣,画面充溢着浑厚的金石意味。
兼容并蓄 有容乃大
为艺一途,有如参禅,舍“悟”不成其道。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学与术、道与技的关系。术精于学,技进乎道。历史已经证明,想要成学得道,光凭某一门技艺是不够的。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有的艺术大师都是兼容并蓄、博学多才者。国画大师潘天寿青年时受吴昌硕大师启发,他通悟了中国传统书画的大“道”, 即书画印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潘天寿大师的成功,为当代杰出艺术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传承几千年。在当下艺坛,能够诸艺兼擅,并能相得益障的作者可谓凤毛麟角。雄关书画印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纵观当今国内艺坛,从事书画印创作的很多,但在书画印艺术领域三艺俱精者寥寥无几,取得突破并有所成就者更是凤毛麟角,而徐雄关就是一位当今书画印领域中的佼佼者。经过几十年艺术的取舍融铸和提炼升华,徐雄关走出了一条取精用宏,沉雄奇崛、古朴高华的艺术之路,并逐渐达到“通会”之境界。作为学者型艺术家,雄关在寻找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赵之谦等艺术大师笔下来自旷古的风骨和韵味的同时,加倍对历代经典法帖的心摹手追。
学者型艺术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作品笔墨书写是灵性智慧与学养根基的结合,在自如的挥洒中自有一种少有的精致,而且善于在别人涉猎或缺憾处体现出匠心独运的把握与创造。雄关继承了碑帖融会的观念,他的书法艺术对碑学的追求融入了帖学的笔墨意趣。雄关国画中的线条走势就是其书法雄浑的笔力中来,提升了画面基础元素的质量。他的印富于灵动感和节奏感,古厚醇雅,体现雄健古韵的精致和气质。
雄关的篆刻艺术,只是他书画艺术涵养的一方面。在徐雄关的书画艺术中,则较好地融入篆刻艺术的元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时期款识用印的变化,不同心境下款识用印的异同,均印证了他书画艺术风格的转化和人生历程的演变。
圆劲苍古的线条韵律和朴陋古拙的金石意味是雄关审美感受的主流,诗思诗情,无疑是极大地滋养了雄关的书、画、印艺术的这种丰富修养和博大胸怀,更是徐雄关艺术获得大成功的重要原因。雄关的国画题材广博,语汇丰富。雄关把金石气融入了国画,更融入了各体书法。尤其是书法,更是金石气息浓郁朴茂,运笔豪放劲健、气势郁勃开张,并且在画面上题诗写跋,彰显其文化内涵和文化功能。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艺术家要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助的是艺术天分,画家的艺术天分体现在对造型与色彩的非凡敏感;书法家的艺术天分往往体现对用笔与构形的非凡敏感。
对于汉字造型,雄关有着较强的领悟能力,使他凭直觉就能轻松地捕捉到黑白间的内在本质,并对汉字结构造型及角度变化有着非常的敏感性,他以其细腻又放达笔触,从容地表达自己内心的艺术感受。由于古今相接,左右逢源,使他的作品中富含了大量的笔墨审美的元素,呈现出既古朴又新奇,既丰富又雄浑的艺术风尚。雄关的书画印追求“重、拙、大”的艺术风格,其用笔沉着有力是为重,自然天真是为拙,气势磅礴是为大。雄关的花鸟画中以其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的线条走势就是其书法雄浑的笔力中来的,提升了画面基础元素的质量,线条把握精到,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勾勒,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以书识史、以史鉴画。深厚的学问就像一盏明灯,不断地把他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多年来,他面对热闹的艺坛,深于思,精于勤,远离虚华,脚踏实地地进取,蓄积着强大的能量。多方面的艺术造诣,扎实的笔墨根基,开阔的视野,提升了雄关艺术创作深耕细作的空间。画中的学养之美,展卷可得、扑面而来。这种学养之美既包涵在他的审美情趣和笔墨技法中,又直接体现在他的大量画跋里。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任何有成就者,无一不是沿着勤奋之路走向成功的。雄关数十年勤奋砥砺,积学厚,涵养富,他具备了一位复合型、学者型艺术家的全面艺术素质,得到国内诸多大家的广泛赞许。
“西泠五老”之首钱大礼先生在世87岁时,仔细看了徐雄关的书画印作品后,赞赏有加:我一生从艺,自少跟随我叔父钱痩铁学艺(当年,钱瘦铁与吴昌硕、王大炘,并称"江南三铁"),与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黄宾虹,郭沫若,沙孟海,刘海粟,唐云等艺术大师都有接触。我眼光不会看错,书画界我看好两个人,一是陈振濓,二是徐雄关。陈振濓我几十年前就看中,才华横溢,很有灵气且有组织能力,具大家风范;徐雄关虽相识迟,但一见如故,很欣赏雄关书画印皆通很高的悟性与功底,学养全面,在当今浮躁世界中极为罕见,假以时日,必能功成。
“积学鸿儒具神秀”。雄关的艺术作品,或朴拙率真,或雄强豪迈,或俊雅飘逸,彰显其博学多识,勤勉敬业的精神放达,这种潜能、才华与勇气,已升华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实现了厚积薄发的良好的开局。
徐雄关艺术简历
徐雄关,1968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省台州市政协委员,浙江省第九届英才奖获得者,名列台州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文化人才榜首,椒江拔尖人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
近年来,徐雄关的书画印作品三十余次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全国书法展,全国中青展, 全国新人展,全国单项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国际篆刻展,全国篆刻展,全国花鸟画展,中国当代名家国画精品展等国内外重大权威大展,九次荣获全国书法大奖。其篆刻荣获国际篆刻大赛最高奖——国际大奖。国画作品获全国中国画银奖。
近年来,徐雄关被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及全国书法专业报刊授予“中国百杰书法家” 、“中国书法百强榜”、“当代优秀书法家(40位)” 等诸多荣誉。由于艺术上的突出成绩,徐雄关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第九届英才奖,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入编《共和国辉煌60年—浙江省英才录》 。
中国影响力新闻网之人民日报,央视网,人民日报海外网,凤凰网,央广网,人民政协网,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中华网,中新网,中国网,今日头条,新浪网,搜弧,网易,中国头条,今日中国,海外中文,世界新闻网,中国青年网,中国香港网,中国台湾网,香港卫视,东方头条,环球人物网,环球新闻网,国际新闻在线,国际新闻网发,中国时报,亚洲在线,中国财富网,中国文化网,天天快报,中国新闻报道网,中华新闻网,大众新闻网,今日朝闻,朝闻天下,海峡风,中国金融时报,天下新闻网,国际财经时报网,经济中国网,魅力中国网,中国新疆网……包括70家海外华文媒体:欧洲新闻网,美国新闻网,非洲时报,巴西华人网,中美邮报,世界日报,加拿大世界华文媒体官网,台湾早报,乌克兰中文网,波兰网,国际时报,亚太新闻网,韩国新华网,法国华人头条,西非在线,西班牙新华报等海内外一千伍百多家著名新闻网站广泛宣传。《新华月报》、《今日世界》、《中华儿女》、《健康大视野》和《书法》杂志,书法报等全国十余家专业报刊,以及台州日报,台州晚报,台州商报,《新台州》、《台州商人》、《品质》杂志,台州电视台品牌栏目“阿福讲白搭”专题介绍了他的艺术成就,已经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2013年,世界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加拿大书协主席何镜贤敬佩徐雄关的艺术造诣,正式拜他为师,在全国书法界传为佳话。
2015年8月,被中华收藏协会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50位全国著名中青年书画家。
2015年11月,在庆祝中美建交36周年之际,被美国邮票集团和美国邮票艺术家评审委员会评为“中美最具价值杰出华人艺术家100强”。入编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邮票纪念珍藏册。
2017年6月,“书画名家徐雄关访谈”栏目被凤凰网凤凰新闻头条选中,全球播报。
2017年11月,徐雄关的书画印作品被中国邮票公司选中在“中国梦—盛世年华丝路同行”中国名片邮册上发行。
2018年6月,徐雄关的书画印艺术作品和文章介绍在中央电视台·央视网上播报。
2018年10月,被海外70家媒体全球推广,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2019年9月,人民日报介绍了徐雄关的书画印艺术成就。
徐雄关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简帛博物馆、邓小平故居、彭德怀纪念馆和碑林收藏或刻石。并多次为浙江省委和台州市委领导班子及全国著名书画名家治印。
其诗书画印的艺术成就受到沈鹏、王友谊等国内泰斗的赞誉,为他赢得了“台州吴昌硕”的美誉。全国网友赞誉“古有安吉吴昌硕,今有台州徐雄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