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亚新闻网肖鸿敏7月12 日电今年7月11日,是中国第十五个航海日,“南京牛首山郑和文化园举办主题为“弘扬海丝文化 圆梦中华复兴” —郑和下西洋614周年纪念活动。
郑和下西洋614周年,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作为纪念活动的重要环节,“郑和杯”2019年南京青少年航海模型系列赛总决赛在郑和文化园举办,上午九时,200名选手同台竞技,为观众送上一场充满技巧性和观赏性的海模“大比武”,一段明代剑阵表演,拉开了“郑和下西洋614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
“明代剑阵”节目表演
经过2个月的角逐,4场预赛,“郑和杯”2019南京青少年航海模型系列赛总决赛在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宝相湖精彩上演。
来自南京各中小学的多名选手成功入围决赛,争夺东方号电动集装箱模型拼装,航海模型自航竞速,电动水池遥控模型竞速赛等8个项目奖项。
本次航海模型系列赛由江苏省体育总会和南京市体育总会指导,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和南京航海航模运动协会主办,南京钧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和江苏梓叶运尚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比赛不仅让中小学生深入学习海模拼装、竞速、遥控等专业知识,更弘扬了中华民族航海精神。
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熊伟先生给获胜队赠航模
以诗歌的名义 解读郑和文化
由南京市江宁区文联、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江宁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携手主办的2019“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征集大赛在今年3月已拉开序幕。
当天上午,2019“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征集大赛获奖作品,正式揭晓。共产生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
截至颁奖前,“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大赛共收到1200多首诗词作品。其中140余人投了近200首新诗,600余人投了1000余首古诗。
江苏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诗联专家舒贵生表示,诗词大赛征集活动非常成功,除了祖国大陆的诗词爱好者投稿外,还有来自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街海外侨胞也向评委会投来了诗词。前来投稿的年纪最大的已有80多岁,最小的只有12岁,还有部分组团投稿,堪称为一场老中青少相结合的诗词大会。
诗朗诵《游郑和下西洋陈列馆》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本次评委会主任钟振振介绍,评委一共12人,都来自“圈内”,初评过后留下的200余首作品又分为新诗和古诗,其中新诗评委4人,古诗评委8人,大家先各选出20首,最终结果再进行严格筛选、最终评出佳作。
南京江宁区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思明先生给陆志清女士颁发一等奖证书
中国江苏盐城阜宁水务部门工作人员陆志清创作的《游郑和下西洋陈列馆》从海内外征集来的1200多首诗词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揽胜推开天阙门,抚心细数远航痕。波涛万里腾牛气,一岭青松守海魂……”孩子们活动现场朗诵了陆志清这首诗。 诗词朗诵也成为当天活动的最大亮点。郑和后裔、二十世孙郑宽涛独诵《致郑和》,牛首山讲解员苏钊平、徐玥带来《丝路帆影—牛首山忆郑和》,江苏省朗诵协会副秘书长汤德珍带领金陵之声诗向远方朗诵团的孩子们合诵两首不同题材的《海魂书》,致敬历史上这位杰出的航海家。
此外,活动现场还有精美的沙画演示,展现郑和七下西洋,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光辉历史故事。而明代剑阵,则突出郑和下西洋前的军阵仪仗、服饰、军械、旗帜等元素,反映了明代历史中中国勇于探索世界的时代缩影。
7月11日,也是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一年一度的免费开放日,郑和下西洋614周年纪念活动,让8000多名游客更直观地感知郑和精神、海洋文化及佛禅知识。
颁奖领导与荣获三等奖嘉宾合影留念
2019“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大赛,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为探寻牛首山郑和遗迹,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城市景区的文化保护和联合申遗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正向推动作用。
“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展亮相南京
为了促进“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城市之间的交流,“辽阔的南海--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在南京江宁博物馆,7日12日才正式亮相开馆,参加纪念活动嘉宾们,7月11日,有幸提前一天观看展品,成为第一批观众。
参加纪念活动嘉宾们在南京江宁博物馆观看展品
观览分为“天然港湾——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千年繁荣——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文化瑰宝——广州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史迹”。
“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特点,发端时间早,它从秦汉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2000多年从未间断。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这件青釉筒瓦就来自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据我们检测它属于钠钾玻璃釉,这个技术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由西亚传进来的。
国外沉船中的中国各个时期的外销的瓷器商品
除了西亚的玻璃釉瓦片,欧式风格的石柱竟然也出现在了2000多年前的广州。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是木构建筑,但是在我们南越国宫署遗址就发现了大量的石构建筑,比如这个八棱石柱,我们推测它应该是受到希腊罗马建筑文化影响。潘洁说。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口。在广州当地出土的香料、珠玑、象牙、波斯蓝釉陶等一批舶来品,以及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外销瓷器,都成为世界各地文化互相交流、融合发展的见证。此展览对观众免费开,并将持续到9月9日。
“辽阔的南海--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展
南京4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完成修缮
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在南京生活并任职了近30年,和南京有着深厚的渊源。至今,南京仍有多处郑和遗存。南京牛首山郑和文化园就是其中的一处,这里不仅有郑和墓,还展出了大量的文物和史料,展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2016年3月,南京被正式列入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城市名单,并确定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洪保墓、郑和墓4处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历史遗迹作为首批申遗点。三年来,南京围绕这些遗迹展开保护修缮、历史文化遗存整理发掘、周边环境整治及展示利用等工作,为联合申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郑和下西洋614周年纪念活动的主题“弘扬海丝文化 圆梦中华复兴”,清晰地点明了航海日系列纪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人们,理应保有更宽广的胸怀、更强烈的信心、更高远的智慧,重视人文、携手共进,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时代,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牛首山“旅游+”激发景区新活力
7月11日,是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一年一度的免费开放日,景区内的郑和文化园也同步开放,此前预约成功的8000名游客纷纷如约而至,有序入园参观。
开园三年来,学茶道、赏桃花、品梵音……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紧扣大众旅游时代新特点,不断探索旅游供给侧改革,坚持游客需求导向,不断完善综合服务配套,建设和提升了佛顶前苑、桃花溪、青年广场等一批生态景观,打造了佛顶文化艺术节、春牛首国际马拉松、中国杯国际定向越野、M2K街道竞速嘉年华等一系列体现景区创新性的重视体验和互动的文化活动。
作为全域旅游的积极践行者,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着重进行全资源整合,创新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生态”等已逐渐成为牛首山的旅游特色名片。随着全域旅游发展的深入推进,牛首山“旅游+X”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陈出新,旅游产品体系更加丰富,旅游业态不断升级。对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会活动部分嘉宾合影留念
附部分获奖作品
一等奖
游郑和下西洋陈列馆
揽胜推开天阙门,抚心细数远航痕。
波涛万里腾牛气,一岭青松守海魂。
——陆志清
二等奖
水调歌头·牛首山郑和墓
牛首出天半,俯瞰大江流。世传三宝归处,佳气至今浮。犹记鲲洋七下,直破鲸涛百丈,始信地能周。豪举熠青史,明月满金瓯。
酹清酒,招雪魄,望神州。健儿身手,帆张千鬣向潮头。连结邦交纽带,载取人文梦想,浩荡继前修。丝路莽无际,合共驾龙虬!
——苏俊
咏郑和
乘风来去大洋西,水色茫茫不自迷。
便有洪涛三万丈,航船未比浪头低。
——沙剑伟
三等奖
牛首山郑和墓
郑公辛苦大洋回,死后应欣牛首陪。
最是松涛如海浪,白云犹作远帆来。
——王海兵
海魂书
人生中,总会有一片树叶
遮住星空的蓝
而海上总会有望不到尽头的波澜
遮住命运的表达
我们的船沿着郑和的海路航行
仿佛有人在耳边朗诵
古老的词牌:鹧鸪天,浣溪沙,如梦令
梦想是流动的。在洋流中打捞星辰,
在海图上书写人间正直
却必须曲折地抵达。每个人都是一株植物
开花,落叶,漂泊
无边的海,成为思想里必须面对的自我
值得等待的光阴很短
很难用词语,聚焦流动的事物
每一片海域都有灵魂。郑和远行
归来,携带的声音
像是海水拍打在
永乐六年,一本将要翻开的词典里
从南京到蒙巴萨,那些命名远方的名词
也命名岁月
像是一双翅膀,等待拥有它的人,在星河飞翔
从太仓到忽鲁谟斯
是针路五十六线
从忽鲁谟斯返回太仓,是针路五十三线
就像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在大地的呼吸中,讲述各自不同的命运
谁又在讲述海洋的命运呢?
是明月故乡,还是渡海者从洋流中打捞的船影?
海洋里的星辰
是我的星辰,收藏着小部分中国的灵魂
用心灵观察万物,聆听它们追逐
人们内心的感动
象征未来,明媚而且温暖
海的灵魂像一场春雨洗涤大地,远方
正在盛开的木棉花,仿佛也在雕刻海的样子
——白瀚水
观《郑和航海图》
阔步曾登百尺台,耳边鼓角响如雷。
帆升碧海云山起,舰划银波雁阵来。
万里远航成大业,七番出使展雄才。
至今列国存祠庙,犹念当年丝路开。
——朱军东
水调歌头·咏海上丝绸之路
秦汉已开启,商舶海邦通。魏晋六朝延展,唐宋万帆风。瓷彩茶香漫溢,更有丝绸绾系,花雨载情浓。娓娓杜环记,赫赫郑和功。古道兴、新程拓、遍寰中。海洋多国联手,筑梦喜心同。贸易双赢互惠,文化交流共鉴,何惧浪千重。出港巨轮远,一路映霞红。
——谢 毅
牛首山上佛顶塔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