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压力为动力,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新目标前行


来源: 《中国新闻》   时间:2023-12-15 10:46:24





“医视界”是由《中国新闻》报、中新上海联合策划制作的谈话类视频节目。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施炜,立足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共同探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方法。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是一家百年老院,创建于1911年。百年后的今天,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是江苏省属综合性教学医院、省级综合类医疗中心、江苏省研究型医院、江苏省高水平重点建设医院、综合性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是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长三角北翼和沿海经济带高水平医疗服务高地。在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考核中,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位列全国第54名A+等级、江苏第4名,连续第二年跻身全国前80强。

主持人:在通大附院的发展进程中,施书记认为什么方面是提高医疗质量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施炜:我们首先是一家医院,不是科研院所,也不是学校或高校。我们服务的人群和初心使命始终是患者。医疗质量肯定是立院之本的其中之一,此外也要关注医疗安全。
但医疗质量也很特殊,不能直接与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类比。
第一,医疗质量具有其复杂性。从一个患者进入医院的门到离开医院,这里面会发生数以千计的医疗服务行为。
第二,医疗质量的最大特点是及时性。患者接受医疗服务、医疗操作后,相关疗效和安全性的体现是即刻的。
第三,医疗质量是不可逆的,这与相关的普通质量管理有很大区别。对每个患者来说,只有一次进行医疗服务的机会,对他来说就是100%。所以,我们要把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尽量缩小。
通大附院在医疗质量管理这一方面与其他公立医院有很多共性,但是医疗质量是很复杂的工程。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非常强调要保障医疗质量,但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里有几个问题是通大附院在思考、在探索的,也与其他医院进行交流。
第一,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化和标准化问题。所谓“流程办事,制度管人”,制定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是必须的。有的同事觉得临床路径不切合实际,这点我承认,因为人的个体是没有完全一样的。但是,在不同的个体之间依然存在普遍规律性。此外,在SOP基础上的个性化也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第二,无论是制度还是流程,其标准化的运作靠谁?还是靠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所以,医疗质量的核心对象是医务工作者,万万不能让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落到医务部,而要落到医、护、剂、药,甚至后勤服务保障的每个人身上。
第三,影响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还有信息化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中,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抓取相关关键节点数据,实现闭环管理。

主持人:通大附院通过这些制度、流程信息化等方式,最终取得了哪些成绩或者成果?

施炜:其实,通大附院也没有做出很多所谓的“成绩”,但与我们自己相比,取得了一些发展。
在国考中,我们连续两年A+,全国前80,省内第4名,这是因为我们关注了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并且针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因此,在可见的评价体系里反映的数据还不错。但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我个人觉得还是老百姓的口碑。
从我们的医疗服务来说,通大附院目前在南通、江苏地区是得到了患者的信任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质量有保障了,老百姓觉得“到了这就安全了”,这才是唯一的、最根本的因素。

主持人:在通大附院的发展过程当中,经历了哪些困难?

施炜: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面临的机遇很多。但我也赞同一个说法:现在做院长、做医院管理是很难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卷得厉害的年代,但“卷”也是需要的。从国家层面、从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角度来说,需要我们公立医院担起更大的责任、担起更重的担子。
目前,我们确实面临了很多挑战,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于当下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放到医疗行业,对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总是希望有更好的、更优质的、更安全的医疗服务,这势必会带来公平公正的问题。
我个人想借这个平台,给我们公立医院的院长们说一句话、打打气:中国的公立医院还是很好的,是很有效率和效能的,是值得老百姓称赞的。其中会存在一些问题,但与西方那些在医疗或医院管理、建设、医疗技术发展领先我们几十年、上百年的国家相比,我个人觉得我们做的还是非常好的。
此外,我认为还面临着一个困难: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更多地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把公立医院体系建得更全,托底的作用发挥得更好,分级诊疗的政策做得更扎实。这个工作还需要政府积极地引导,也要进一步地增加对医疗的相关投入。

主持人:作为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通大附院是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施炜:如何在现有的盘子里增收节支、减少消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把有限的医疗资源投入到确实需要的患者身上,这是每个医院管理者在顶层设计时需要考虑的。
围绕这个问题可以做一系列的文章。通大附院实行扁平化管理制度,从过去臃肿的金字塔结构,变为直接将相关的考核指标、效率运行指标下放到诊疗组、到各个主诊的医生头上,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调动积极性,提升服务患者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也要将医疗资源进一步拓展。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新院区,预计2024年年初可以正式使用。医院不在于大,“有大楼没大师”是不行的,但是医院需要有跟体量所符合的规模。在扩容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稀释的问题,面临效率效能下降的问题。但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仍然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问题,要把根基守住。
虽然面对的问题和压力很大,但在我看来,中国的公立医院发展的还是不错的,运行的效率效能还是很高的。其进步快、发展好的背后,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所谓的“困难”。如果没有医保考核指标、没有相关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公立医院可能找不到发展的方向,可能没有动力进步得这么快。

主持人: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在施书记看来,目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通大附院设立了哪些计划实现新时期、新目标?

施炜:我想引用江苏省卫健委的六个聚力、六个聚焦,对高水平医院建设给出的建设方案来解释我们的做法。
第一,聚力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治水平能力提升。要围绕区域,实现“大病看得住”的目标,提升技术能力水平。因此,我们医院持续引进新技术,无论是直击尖端或是关键核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造血干细胞移植、复杂的腔镜手术等,包括组织工程、器官再生或大器官移植等。
第二,聚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效率、效能。医院如果占用了很多的医药资源,要思考怎么进一步地放大其作用。这不仅是考核有多少张床位的问题,而是考核一张床位能服务多少患者的问题。
第三,聚力于人才引进。医院高质量发展靠人才,无论是医疗团队,还是管理团队,其发挥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人才。容才的雅量很重要,我们当然希望有十项全能、医教研管都行的人才,但目前很少。只要这个人才在某一方面有很好的造诣和特色,医院就要不拘一格、择贤而立。
第四,聚力平台的搭建。人才要来,不仅看相应的待遇,也要看平台和团队,还有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医工转化的平台等,这些都是需要的。我们要聚力于高水平的平台搭建。
第五,聚力于辐射的引领作用。医院要辐射周边,带动其他的兄弟医院或者基层医院共同进步,形成整个地区的同质化发展,形成上下联动、交叉互动,相互之间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生动格局。
由辐射引领作用,也得以引出第六个聚力:要聚力于医院的品牌学科建设。医院要辐射出去,就对品牌学科提出了要求。对通大附院而言,谈及通大附院就知道哪个特色学科,这个目标目前还没有实现。我们正在致力于学科建设,围绕高水平医院建设大的理念,再将医院的影响力辐射出去。(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长江首城宜宾:向“绿”而行 “储”类拔萃 长江首城宜宾:向“绿”而行 “储”类拔萃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