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润华:守好准格尔“西大门”


来源: 鄂尔多斯市侨联   时间:2020-03-03 07:26:32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今年1月下旬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一大批基层党组织书记坚守在抗疫防控工作的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准格尔旗暖水乡党委书记高润华就是这支队伍中的其中一位。

暖水乡与东胜、达旗接壤,素有准格尔“西大门”之称。全乡境内活跃着43家企业、272家个体经营户。109线、荣乌高速、曹羊线、德萨线等重点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过往车辆多,流动人口多,疫情防控点多、面广是暖水乡面临的巨大“抗疫”挑战。

作为乡党委书记,高润华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冲锋在前、战斗在前,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当好“西大门”的“守门人”。在他的带领下,全乡疫情防控工作紧张有序推进,为全旗各族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张弛有度的“指挥员”

“防控指挥部,由我总负责,机关干部、村社干部取消春节休假……”

1月26日,正是农历正月初二,春节氛围正浓,为了迅速广泛动员全乡上下立即投入到抗疫阻击战中,乡政府三楼会议室灯火通明,一改往年节日放假的宁静。高润华坚毅的声音,回荡在略显沉闷的会场……至此揭开了暖水乡疫情防控的大幕。

一个个部署,一个个举措,一一产生。9名党政班子成员,150多名乡村干部迅速组成了以高润华为首的一股强大抗疫力量,积极应变,迅速打响了暖水乡阻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在他的组织带领下,疫情防控期间,全乡始终是防控政策第一时间传达部署、各项工作第一时间推动落实。

在快速应“变”的同时,高润华对疫情防控保持着理性和定力。全市启动一级响应后,上级文件指令接踵而至,高润华瞄定目标——严控外来人员输入,严防疫情在社区和村庄扩散蔓延。为此,他牢牢盯住5件事,一是干部群众的参与;二是道路、村社卡口的严控;三是对返乡人员的排查;四是防控公告的宣传发布;五是应急物资的分配。

在他的带领下,全乡防控工作高效落实。从1月26日起,全乡1个社区、11个村全部设卡,24小时值守,严控外来人员进乡,人员出入必测体温、戴口罩。截至2月23日,全乡封堵开放式路口10个,设置测温卡口9个,摸排市外返乡人员94人,实行居家隔离75人。

与此同时,高润华带动各党支部和全乡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筑起科学防控,全员联动,共同战“疫”的坚固阵地。

——打造“排头兵”。由乡党政领导班子组成尖刀班,成立“临时党支部”3个、党员战斗队76个,辖区党员、社会志愿者41人主动请缨积极到防控一线,营造争当“抗疫卫士”的氛围,让党旗飘扬在战“疫”最前沿。

——织密“防护网”。采取“三级包联”,即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社、社长包户,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疫情防控工作局面,对全乡常住户进行拉网式排查,142名网格员累计排查1820户4652人,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筑牢“防火墙”。为了有效切断疫情输入,联合卫生院、派出所、交警队及相关旗直部门在进入准旗的109线、德萨线、荣乌高速暖水出口设置24小时监测点,对旗外车辆进行详细登记、司乘人员体温监测。

在抗疫工作初期,由于封闭管理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部分群众有抵触和不满情绪,甚至出现许多不配合值守人员工作的情况。面对群众的质疑,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学政策,耐心讲解,始终把耐心留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随着工作推进,质疑少了,理解多了,抵触没了,支持多了。居民逐渐认识到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值守工作人员的辛苦和不容易。部分群众在广大党员干部、退伍军人影响下主动加入到防控工作中,捐赠爱心物资、自觉劝返邻居、主动宣传政策,构筑起一条党群共抗疫情的封锁线。

在暖水乡党委统一领导下,全乡267名党员干部参与到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通过对村、社区疫情防控实施一系列“硬核”举措,让大家对战胜疫情更有信心。

一面面党旗在社区、村头飘扬,一个个志愿者队伍进村入户,一批批逆行者迎难而上……

不打无准备之仗

疫情无小事。抗疫期间,高润华深感这次疫情阻击战的责任和使命,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此,他既抓全乡疫情防控方案的制定、重要决策、组织动员、力量物资调配等大事,又抓细节小事,亲自过问、严格把关。特别是东胜、达旗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他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加艰巨,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守护好“西大门”的信心。

在一次督查防控工作时,遇到一位村民对监测点的工作人员说:“咱们这儿根本没事儿,没有必要查这么严”。高润华的第一反应就是工作还没有做到位,人民的战争靠人民,群众的防控意识如果上不来,一线人员付出再多也会是事倍功半。为了更好地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与防控能力,在他的部署下,全乡加大了防控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放过任何一个向群众宣传的机会,派出2辆宣传车,利用6处广播村村响在全乡范围内,特别是在居住集中的村庄、移民小区全天候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与政策,让广大群众科学认识新冠肺炎,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

为了时刻掌握疫情动态,抗疫期间,高润华到各卡口都将工作规范询问一遍,记录都要查一遍,每个卡口的情况他都熟记于心。返乡居家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变化,作为疫情情况的晴雨表也时刻牵挂着他的心,每天都会验看工作报表,掌握全乡疫情防控情况,掌握乡、村(社)干部工作情况,同时及时传达上级文件、命令,及时解决抗疫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抗疫工作高效运行;每天调配防疫物资,及时补缺,确保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物品的供应等等。涉及疫情,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就连每次会议都掐着表计时,会议“短平快”,严格控制在一小时内。

在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高润华仍不忘对困难群众的关爱。结合疫情防控入户摸底排查,高润华走访了在暖水居住的22户贫困户,为他们送去了防护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向贫困户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和脱贫攻坚政策的同时,了解掌握贫困户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相关台账,为下一步脱贫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严于律己的践行者

“现在处在疫情关键时期,就如同战时战场,谁要不负责我们就要严肃问责。”

为了加强纪律性,高润华要求乡纪委每天早晚两次到村、社区及各卡口督查,每日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他本人也只要有时间,就一定会到各卡点检查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高润华的“严”还体现在对自我的要求上,为让防控阻击战不出纰漏、落细落地,他顾不上家中两位70多岁的老人,顾不上家中7岁的儿子,住进了办公室,一住就是一个月。“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我都想你了。”“儿子,爸爸忙完这几天就回去了,在家好好照顾自己,一定不要出门……”高润华每天都会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可是为了疫情防控工作,他总是草草两句话挂了电话。作为暖水乡一把手,从大年初二到现在,高润华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即使是在生病的时候,也坚持带领全乡党员干部一直战斗在第一线。

道路监测点刚设立之初,由于工作人员都是从各个单位抽调,相互间的配合度不是很好,对监测的程序不熟练以及车辆人员管控政策掌握不准的情况偶有出现,特别是对外来人员劝返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人员不配合工作、不愿意返回的情况,进而导致监测点有人员车辆聚集、滞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润华到车流量最大的监测点守了一天,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来往人员车辆的情况,经过认真分析,为检测的工作人员总结出一套快速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提升各检测点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疏解人员聚集的问题,降低感染风险。

高润华有严肃严格的一面,更有宽容温情的一面。2月8日元宵节,高润华特意带了方便面、饼干、火腿肠等食品,到几个村社卡口,看望慰问守卡的村社干部、党员群众。2月15日,天气突变,寒潮来临,高润华牵挂着值守在卡口的干部,冒着凛冽的寒风,实地走访查看村社卡点,叮嘱值班人员要多加衣物,不能因天气突变而放松警惕,要更加仔细把好关口。当看到少数卡点过于简陋,无法抵御风寒,他当即安排调度帐篷,使各个卡口条件全面改善。

疫情难阻备耕忙

“我们在抓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需有序引导村民开展春耕备耕,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和春耕生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同时全力服务辖区企业复工复产。”高润华说。

暖水乡被誉准格尔的“苹果之乡”,苹果种植面积达2000亩。今年新增300亩,种植宁丰、富士、蒙富、红心二号等品种,产量将达100万斤。防控疫情的同时,在乡党委的支持下村党支部已和辽宁省果业协会达成苗木购买意向性协议;

肯木肯村通过与北京艺丰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撂荒闲置的土地上种植中科羊草,今年计划在原有300亩基础上新增1200亩,近期结合疫情防控入户排查,通过与村民协商,完成1200亩土地流转;

昌汉素村由帮扶企业伊泰安家坡煤矿投资1350万元,建成总占地230.4亩上水工程项目,正在与复工企业对接,通过为矿区洒水除尘提供水源,增加村集体收入;

暖水村结合本村实际,近期与准格尔旗王道酒业达成意向,拟种植纯绿色制酒原料高粱300亩,结合疫情防控入户排查,通过与村民协商,完成300亩土地流转。

截至目前,暖水乡辖区企业开工率达68%。

“我只是站在了应该站的阵地上,干了应该干的工作。宁可脱层皮,也要守护好暖水乡及准格尔旗的‘西大门’。”这是高润华的原话。然而他却深深感动了一起战斗的每一名同事和每一位战友。

(记者 张旭)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新技术迸发“新质生产力”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意向成交金额突破1200亿 新技术迸发“新质生产力”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意向成交金额突破1200亿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