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教师:坚守三尺讲台 续华裔新生代中华文脉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08-12 22:46:13





       中新社长沙7月7日电 题:海外华文教师:坚守“三尺讲台” 续华裔新生代中华文脉

  中新社记者 唐小晴

  “我教华文的时间不是最久,我们学校还有更久的。我之所以坚持,一方面是热爱华文教育,希望我们自己的语言能在海外延续;另一方面,把中国文化传承给下一代令人兴奋。”执教华文已21载的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华文教师廖山漫说。

  7月,廖山漫与来自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一线在职华文教师在湖南集中“充电”,学习湖湘文化、汉字文化、汉语语音等课程,力争晋级高端华语传播人才。

  这些海外华文教师用自己的一生甚至一个家族的精力,坚守在三尺讲台,矢志不渝地延续着中华文化的血脉,默默耕耘奋斗。

  廖山漫教的是高年级中文,学生主要是华裔,她用“飞速”形容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2006年,美国东部的新泽西洲只有8所学校有中文,现在100多所学校都开设了汉语,并持续扩展。”廖山漫说,海外学习华文的学生已不再局限于华裔,人数越来越多,华文教材从单一变得百花齐放,海外许多华文教师也自己编写教材。

  了解不同国家的华文教学方式,是她参加培训班的目的。“交流能取长补短。我目前在考虑如何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华文教育体系,让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高。”廖山漫认为,新时代,华文教育可借新机遇、谋新思路、赢新未来。

  第四代华裔陈莹是华文教育在印度尼西亚薪火相传的一个缩影。其今年71岁的母亲仍在一线执教,陈莹也毅然放弃工作成为一名华文教师,并创办了一所华文补习学校。陈颖母女此次携手进修。

  “有100多个学生,一周两节课。除了教语法,还教中国传统文化,比如端午节、中秋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吃月饼。”陈莹说,为了让华裔新生代爱上中文课和中华文化,她经常用唱歌、绘画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上课,一些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奖励措施也不可少。

  得益于中国侨务部门多形式、多渠道、不间断地培训,印尼华文师资队伍已注入新鲜血液,逐渐从过去的“青黄不接”转为学历化、年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

  “我招了三位年轻的印尼本土华文教师,都在中国学习过,发音很标准。”陈莹认为,培育华文教师需“输血”与“造血”双轨并行,才能保证师资力量的延续性。

  海外华文教育被誉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目前,世界各国拥有约2万所华文学校,已基本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颇具规模的海外华文教育格局,在职华文教师数十万人,在校学生数百万人。

  “中国国力和经济的强大,更多人意识到了学习中文的重要性。”新加坡伊顿国际学校华文教师宁敏娜说,新加坡希望能引进大批从中国毕业的专业性中文教师。

  当前,随着华裔新生代的日益增加,世界范围内“汉语热”持续升温,华文教育需求与日俱增。宁敏娜认为,师资培训及提升海外华文教师职业技能与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新时期华文教育的“必修课”。(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新技术迸发“新质生产力”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意向成交金额突破1200亿 新技术迸发“新质生产力”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意向成交金额突破1200亿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