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映像|垣曲永兴寺 乡间藏古寺 美景入画来


来源: 运城新闻网   时间:2022-03-12 11:03:24





摘要: 3月3日,记者一行走进人文资源富集的帝舜故里——垣曲县。舜耕历山的千年传说、世纪曙猿的发现地、小浪底水库的风光……无不让人心生向往这里的灿烂文明和辉煌历史。 一路风景如画,春风宜人,从垣曲县华峰高速口下车,很快便到达我们此次的目的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村永兴寺。村以寺名寄意永兴 驱车行驶在平坦的乡间小路上,两旁一棵棵松树傲然挺立、翠色欲滴,景色美不胜收。按照导航到达目的

       3月3日,记者一行走进人文资源富集的帝舜故里——垣曲县。“舜耕历山”的千年传说、世纪曙猿的发现地、小浪底水库的风光……无不让人心生向往这里的灿烂文明和辉煌历史。
 

 
  一路风景如画,春风宜人,从垣曲县华峰高速口下车,很快便到达我们此次的目的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村永兴寺。
 
村以寺名寄意永兴
 

 
  驱车行驶在平坦的乡间小路上,两旁一棵棵松树傲然挺立、翠色欲滴,景色美不胜收。按照导航到达目的地,远远便见一座牌坊,上面写着“千年古寺、美丽华峰”永兴村。
 
  地方肯定是对的,怎么村子改名了?问过永兴村党支部书记黄海鹏后才知,宋村还是原来的宋村,只是现在和附近的成家坡村、南岭村,3个村子合并到了一起,起名永兴村。至于村名为什么用“永兴”二字,答案不言而喻,一是让人们知道这里有一座千年古寺,二是借助这个名字美好的寓意,希望村庄可以一直兴旺昌盛。
 
  去往永兴寺的途中,道路一侧的民宅和绿植全都被村民贴心地用竹栅栏围了起来,美观中还带有一丝乡间的静雅,偶见几只小鸟在其中觅食,令人赏心又悦目。另一侧的田野里,一排排新绿的麦苗生机勃勃,被微微春风拂过,频频摇摆点头,仿佛在向来往的行人问好。如此美丽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看到了这个村庄人们的勤劳和能干。
 
   永兴寺看上去更是古朴,山门虽简约却有几分厚重之美。
 
 
  据今年70岁的永兴寺文物保护员赵云龙介绍,以前永兴寺的规模比现在大多了,原山门外还有一凤凰池,其形似凤凰,绕着寺院而过。池水是从华峰流下的雨水,常年不干涸,为村民浇地提供了便利。
 
  “池边荆条成林,旁边还有很多柿子树,再往不远处是磨坊、戏台,可以说这里是以前宋村最热闹的地方。”赵云龙说。至于宋村几乎没有宋姓人家,为什么却叫宋村,已无从考证。但这里背靠华峰,白水河从旁而过,古来就是人们的宜居佳处。
 
西魏杨标为母祈福
 

 
  永兴寺又名重兴寺,创建年代不详,可能建于西魏大统年间,距今大约1500年。寺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宽广,现存有正殿、东耳房、永兴砖塔。2013年~2016年,国家文物保护部门投入数十万元对寺院给予保护修缮,昔日胜色,得以再现。
 
  走进寺院,正面是一座宫殿,保存得十分完好,建筑风格也别具特色。据赵云龙介绍,正殿是金代建筑,明万历年间曾重修,清代也有修葺。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橼,虽经历代修葺,但梁架大部分仍保存有金代风格。殿内供奉着于2017年重塑的5尊佛像,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两侧分别为地藏王菩萨、阿弥陀佛、药师佛和观世音菩萨。
 

 
  据说,以前正殿的墙上有巨幅壁画,还有一尊石刻的释迦牟尼佛像,高约两米,十分罕见。当时有文物专家根据石像和铭刻,认为其是西魏开国侯杨标为其母亲祈福而造。可惜石像后来不幸被盗,至今下落不明。值得庆幸的是佛像基座没有被盗,现保存在垣曲县博物馆内。
 
  正殿东侧有一排耳房,据说是清代建筑。曾经寺院被改为学校,这排耳房就是赵云龙当年上学时的教室。据赵云龙回忆,以前从山门进来,东西两侧有厢房,对面是献殿,献殿后是一个类似三合院的规制,里面除了现存的正殿,大概还有如来殿、观音殿、娘娘殿等。他说:“殿外墙上刻着‘清风冷月’四个大字,殿内八大金刚、十八罗汉塑像齐全,而且栩栩如生。”
 
  正殿东有一小侧门,进去大概有二十平方米的地方,中间整齐地摆放着闲置的青砖。
 
  这里以前有一口水井,好像是过去寺院的灶房。赵云龙介绍,以前正殿后还有一大院落,是僧人的居所。至今,寺院后的一片田地,村民仍称其为“庙胡同”地。
 
  在寺院山门外,大约50米处有一座砖塔,原应该在永兴寺的院落内,属于其附属建筑。
 
  黄海鹏说:“现在看到的是修复之后的塔,以前塔身有一洞,可看见里面是空心的。”
 
  砖塔是六角七级砖塔,塔身周围也没有碑刻记载,只知建造年代是清朝,不知具体年月,为谁而建。
 
少林住持契斌故地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从永兴寺走出的少林寺住持契斌。
 
  少林寺平稳发展的历史时期,从明英宗到明孝宗的70年间,可查的住持共有8位,其中就有俱空契斌。
 
  契斌,号俱空,垣曲人,少时在重兴寺(永兴寺)出家,26岁南渡黄河,在河南宝丰县香山寺学习三年,后来改投少林寺参学。有记载,契斌一日无意间看到一棵古槐,豁然参悟,得证心印。
 

 
  随后,38岁的契斌又回到了重兴寺,在这里研学,开讲堂,修葺殿宇,扩大寺院田产,使仓廪充盈。明正统十四年,契斌受请任少林寺住持,做了很多实事,还开启了少林寺与藏传佛教之交流。
 
  明景泰三年,70岁的契斌圆寂,次年,门人为其立塔。总之,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高僧。
 

 
  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规格的寺院,虽无从查询,但它却悄然诉说着一种深厚的文化沉积。如今一个村庄因为一座寺院而兴盛传承,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长江首城宜宾:向“绿”而行 “储”类拔萃 长江首城宜宾:向“绿”而行 “储”类拔萃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