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国情、省情、侨情带来的深刻变化为新时代侨联组织维护侨益、参与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东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黎静在省侨联日前举行的法顾委成立15周年纪念交流会暨维护侨益学习活动上表示,广东作为重点侨乡,在新形势下更要致力团结联系广大海内外侨胞,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努力围绕同圆共享中国梦的新时代侨务工作主题,打好“侨”牌。
羊城晚报版面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与世界连通的桥梁,广东省侨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与粤籍侨胞一起迈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黎静日前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提到,侨联组织、侨务工作要深入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凝聚侨界力量,不断开创新时代侨联事业发展新局面。
产业改变引来海外高层次人才入局
羊城晚报: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在您看来,侨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哪里?
黎静: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作为侨务工作者,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国际形势的变化。面对世情、国情乃至省情的新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新趋势,广东省侨联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侨联、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一如既往地把服务经济发展和为侨服务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处,努力帮助侨资企业发展壮大。
广东省侨联将依托“南粤侨创基地”积极组织开展侨界创新创业产业投融资等活动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广东的侨资企业利用自身独有的优势,紧贴广东的经济规划和发展导向,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累计在粤投资企业6万多家,占全省外资企业总数的六成多;累计实际投资2600多亿美元,占全省引进外资总额近七成;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向我省捐赠慈善公益项目5万多宗,捐赠总额折合人民币逾540亿元,占全国的60%以上。
随着国家的发展,海外侨胞也留意到国内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近年来,海外侨胞在产业投向方面,尤其是回国创新创业的高层次新侨人才的加入,产业集聚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也逐步进入研发、制造、销售同步发展与不断升级的阶段,他们在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发展过程中,发挥行业影响力和经营示范效应。
如最早布局农牧业领域的正大集团,如今全面扩大到金融、商业零售、传媒、工业和制药业,先后入股中国平安,收购中信股份,其大健康产业也有长足发展。还有医药领域的康方生物、航空航天领域的珠海欧比特、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圳云天励飞、珠海四维科技、东莞微模式,新材料领域的深圳光启、柔宇科技等,都是侨资侨力侨智结合,在战略新兴产业布局中新侨创新创业的突出范例。
统计显示,如今在粤华侨华人高层次专业人士达5万多人,主要从业于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行业,创新创业团队及其主要带头人和领军人中,超过90%是侨界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广东省推进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羊城晚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到了“人才强国”。在您看来,广东省侨联如何进一步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势?
黎静:为了服务好侨资企业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发展,广东省侨联着力打造“侨创南粤”工作品牌,积极筹备成立“南粤侨创会”。
为进一步促进侨界创新创业人才交流、技术转化、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发展共赢,凝聚侨界创新创业力量,更好地服务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省侨联于2019年开始推进筹备成立“南粤侨创会”,成员主要包括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奖单位或个人;各地级以上市侨联、省侨联各直属团体、各有关方面向广东省侨联提名推荐中国侨界贡献奖的参评单位或个人;有代表性的新侨聚集的创客空间、创客工场、创投基金、投资机构或投资人;有影响、有实力、热心侨联工作的侨界创新创业企业、侨界创新创业人才等。
“南粤侨创会”将于2020年12月在中国侨联和广东省侨联主办的“‘十四五’中国发展与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峰会”上成立,作为广东省侨联团结服务侨界创新创业人才、对接创新创业要素的组织载体和平台。
此外,2019年以来,广东省侨联推动与各地级以上市侨联、各有关直属团体以及高新区、高校、产业园区、创业空间、侨资侨属企业等多方共建一批“南粤侨创基地”。经对共建申报点开展调研、考察,今年10月,我们确定了广州归谷科技园等35个单位为第一批省侨联和各级侨联组织、基地方共建的“南粤侨创基地”。各共建方充分发挥“南粤侨创基地”的平台载体作用,凸显侨界优势和特色,依托基地积极组织开展侨界创新创业产业投融资、人才交流引进、技术转化推广、项目合作对接等活动,凝聚侨界创新创业力量,着力把“南粤侨创基地”打造为广东省侨界创新要素聚集空间和服务阵地。
在这些基地当中,如广州归谷科技园是广州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中国海交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广州海归小镇起步区,注资引入全球知名科技创新加速器Plug and Play(中国)并在广州开发区共建“广州PNP国际创新中心”和“PNP跨境科技发展中心”,打造集研发孵化、高端人才、文化交流、科技金融的全球综合性专业化跨境孵化服务平台。
我们希望以“南粤侨创基地”为空间载体,与各地市侨联、省侨联有关直属团体和基地共建方合力发挥“南粤侨创基地”的平台作用,充分发挥侨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侨界创新创业人才交流、技术转化、项目合作等活动,凝聚侨界创新创业力量,构建侨界人才、资金、项目、空间等多要素良性循环,助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做“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积极贡献者
羊城晚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到“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海外侨胞是我们连通世界的一座桥梁,面对“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请问广东省侨联将如何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黎静:面对新发展格局,侨界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因为他们熟悉住在国的社会、法律、风土人情,同时还融通中外文化、政治、经济,是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重要而独特的力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4000多万华侨华人,华侨华人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资源优势明显,空间广阔。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成为全球华侨华人资金、技术等资源聚合的重要战略平台。通过汇聚国内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建设全球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合作,促进大湾区和国内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重新分工合作,再塑区域国际竞争力。华侨华人在落实双循环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
为助力后疫情时代广东经济复苏,助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省侨联在今年下半年策划了两次华商南粤行活动,组织了近200位杰出华商和侨领侨胞,先后走进清远、中山市进行投资经贸交流,引导侨界力量在我国新发展阶段,全力把握新发展格局机遇,推动全省及有关地市高质量发展。
华商们通过此行,已陆续在两市洽谈对接了30多个投资项目。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华商们将是“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积极贡献者和坚定支持者。
羊城晚报:在助推“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广东省侨联为侨胞提供了哪些“专属”服务?
黎静:结合“双循环”的背景,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广东省侨联跟紧形势发展,多维度、多层次地为海外侨胞提供服务。
今年以来,为服务海内外华商事业发展和广东与海外的经贸投资合作交流,我们启动了“云行动”,联合深圳市侨联、深圳侨商智库研究院等机构,发挥海外华商遍布全球的优势,举办了“侨路天下”跨国云访谈节目。以海外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主线,针对商界关注热点,聚焦分享当下全球经贸资讯,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发展商机和应对策略。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融通中外的优势,积极对接海内外市场,主动疏补海内外市场的流通堵点、供需断点,开通“线上线下”双侨路,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市场。
广东是侨务资源大省,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众多,这是广东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资源。在“促进内外双循环,探索出海新路径”为主题的第六届侨交会上,我们为国内外企业线上交易搭建平台,助力侨企全球抓订单、保市场、渡难关。这次会议也吸引了海内外共有1000多家企业参展,5.5万多家采购商在线上观展询盘,参与产品对接会的海外侨商及采购商近5000人次。
此外,推进构建华商协作网络,着力青年华商骨干的持续培养和服务,依然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在这特殊的一年里,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如期举办了“海外青年华商高级研修班”。该研修班以国际视野和区域布局的角度以及构建华商协作网络的需要,遴选了发展潜力大或二代接班的青年华商40多位参加研修,并在研修后形成常态化活动和联系机制,培育和扶持一批青年华商骨干力量,为“一带一路”建设涵养华商资源、构建华商合作网络打好基础。
羊城晚报:您之前提到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请问接下来,广东省侨联如何引导侨界支持参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助推我省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黎静: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广东省侨联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希望不断开创新时代侨联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们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政治要件,坚决贯彻执行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建立并及时更新《中共广东省侨联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台账》。同时,结合举办“情系南粤”“侨创南粤”“风韵南粤”“侨爱南粤”等系列重点工作品牌活动,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省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全会、十一次全会和中国侨联二次全会、五次常委会议精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进行部署,推动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在广东省侨界落到实处。
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广东省侨联启动后疫情时代侨联工作“云行动”,制定《广东省侨联促进海外及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云行动”工作方案》及一系列工作项目清单,及时对原年度工作计划中的部分涉外项目进行调整,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不断拓展整体工作局面。
羊城晚报:多年来,广东省侨联已经建立如“情系南粤”“侨创南粤”“风韵南粤”“侨爱南粤”等工作品牌,未来侨联将如何继续在这些品牌活动中发力?
黎静:这些年来,省侨联在汇集侨资侨才、凝聚侨心侨力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情系南粤”“侨创南粤”“风韵南粤”“侨爱南粤”等品牌活动,正是侨联组织多年来努力的结果。未来,广东省侨联聚焦工作职能,努力寻找新时代侨联工作服务广东大局,服务侨界群众的结合点、着力点和创新点,扩大侨联工作社会知晓度和海内外影响力。
以“情系南粤”这一品牌来看,它是一个拓展全球联络面、凝聚全球广东乡亲力量的平台。2019年12月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一次侨代会,共聘请了来自131个国家和地区的476人担任海外顾问和委员,国家和地区数与人数均有所提升。我们将省侨联海外顾问和委员按洲分片建立了微信群,密切加强与海外顾问、委员的联谊联络、信息互通等工作,并通过他们以点带面,加强与当地重点侨团的联系,全面拓展了省侨联的全球联络面。
此外,原定2020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虽受疫情影响延后举办,但我们坚持定期向海外侨领侨团们推送国内各类宣传信息。特别上半年全球疫情暴发时,我们及时通过“云行动”,第一时间向海内外侨界通报情况,引导侨界驰援国内抗疫。
据不完全统计,向国内捐款捐物的粤籍海外侨团涵盖五大洲5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4.7亿多元,其中捐款3.2亿元、捐赠抗疫防护用品等价值1.5亿元。侨联组织还配合政府搭建海外采购平台,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紧缺防护物资对接渠道。同时及时支援海外侨胞参与住在国抗疫,创先开展“侨连五洲·同心抗疫——新冠肺炎科普‘云讲座’暨全球连线”活动,提振海外侨胞抗疫信心。我们还免费开放中医医疗服务平台,向7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侨团捐赠4000多份“侨爱心防疫包”和20万个口罩。中秋国庆期间,省侨联还与海外侨团联合举办“风韵南粤”2020迎中秋庆国庆云联欢会,通过采取线上线下不间断地与侨领侨团交流方式,进一步广泛凝聚海内外侨胞力量,让其在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前提及的“侨爱南粤”品牌,也是广东省各级侨联自觉践行“以人为本、为侨服务”宗旨,创新服务体系,打造为侨服务的工作平台。我们不断努力为侨界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在刚结束的法顾委成立15周年纪念交流会暨维护侨益学习活动中,我们增聘一批法顾委委员,法顾委工作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全省共有16个地市侨联成立了法顾委。维护华侨华人权益是侨联工作的重要职能。各级侨联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侨界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权益、解决问题,营造全社会“知侨、爱侨、护侨”的良好氛围。为更好地履行依法护侨的基本职能,推进侨联工作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通过建立健全侨情汇集、分析机制,畅通侨情反映渠道,加大合法维护侨益的工作力度。省侨联法顾委连续两年分别在广州、中山举办了“侨爱南粤法治沙龙”,为侨资企业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发展。
除了维护华侨华人权益,我们还努力助力建成小康社会。根据中央和广东省有关华侨事业费的精神,省侨联严格按照要求,管理发放华侨事业费。2019年经过各地市侨联摸底筛选,先后有941名困难归侨列入困难归侨救助对象,发放困难归侨救助金309.45万元,资助388名困难归侨家庭新生“圆梦大学”,发放困难归侨子女助学金120.61万元;帮扶4239名困难归侨,发放临时救助金1301.08万元。该专项资金的发放,切实改善归侨民生,有效地保障了困难归侨家庭的基本生活,缓解了部分归侨家庭的生活压力和生活困难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归侨生活的关爱和帮助。
广东省侨联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会立足侨联实际,动员侨界力量,进一步发挥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续作出侨界贡献。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