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亚“头版非洲”网站2月18日文章,原题:克服挑战:我所知道的中国的韧性
随着人类在科技尤其是医药领域不断进步,由瘟疫导致的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例如,尽管西非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且脆弱的医疗系统未做好准备,但死于埃博拉病毒的总人数仍在1.1万余以内。回望历史,中国是全世界最早驰援埃博拉疫区的国家之一。
面对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正一如既往地采取快速行动予以遏制。对于一个占全球制造业20%以上的国家来说,相关经济影响或将是巨大的。但历史一次次表明,无论是遇到瘟疫暴发还是经济危机、饥荒甚或战争等困境时,中国都迸发出强烈的韧性精神。
例如,虽然上世纪曾遭遇大饥荒,但中国已从中吸取教训,如今其食品产量已超过国民消耗量,且中国生产的食品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随处可见。中国还已利用一流技术打造早期预警系统,以防止重蹈覆辙,降低了自然和人为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
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已使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方面变得更加坚定自信。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吸取经验,中国经济从那场危机中获益颇丰。自经受住风暴并创建专注于保护民众福祉的正确宏观经济构架以来,中国一直在以令现代经济学家们感到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
除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受住各种严峻卫生和经济考验,这个国家的历史也表明,诸多灾难从未击垮一个顽强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中国曾一直与蚕食其主权、侵蚀其文化价值观的外国列强作斗争。尽管那时的中国军事实力有限、经济孱弱,但侵略者到头来仍只能放弃对中华民族韧性的征服。即便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中国人的这种精神依然像英国诗人威廉·亨利的著名诗作描述的那样“不可征服”,即便满头鲜血,仍头颅高昂。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在经济上突飞猛进,科技成就也使其在全球获得巨大的相对优势,加上对研发的巨额投入,这些令人们坚信新冠肺炎疫情将得到有效遏制,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都是如此。全球成千上万的人都希望,在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理性决策能力作用下,这场疫情将很快成为往事。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依然鲜活,在中共务实可行的治国理政领导下,中国人民对抗击疫情充满信心。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将以比我们想象的更快速度克服挑战。
(伊曼纽尔·缪尼恩,王会聪译)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